振荡器产生38HZ信号,这是仪器的工作信号,它提供振子的振荡信号,相敏检波器的参考信号及实验电路的输入信号。
主放大器对原始测量信号进行放大及滤波,其放大倍数可变,并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自动控制。
检波电路实现对包含在测量信号中角度信号的提取,并送A/D转换。
单片机电路完成对测量信号的最终处理及显示,并可实现对主放大器放大倍数的自动控制。其RS232接口可输出测量结果。
实验电路可产生与被测工件的偏转相当的信号,使电表显示正、负及零三种信号,相似于被测件的偏左、偏右及对中三种情况。利用这个信号可以方便地检查校对仪器,使整个电路在没有光电信号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四、使用说明
1、在使用前首先布置好光管与被测件上反射镜的相对位置,将光管的物镜中心基本上对准反射镜中心,光管与反射镜安置必须稳定,并要求光管与被测件放在同一基座上。
2、将光管上六芯插头插入电箱相应的插座,再将电箱接上电源线,然后打开电箱后面的电源开关,即可进行仪器初调。
3、上下移动光管(有条件者可借助找像器在视场内及时找到反射像),在目镜视场中找到反射十字像,用肉眼观察视场内亮度照明是否均匀,如发现有明显的明暗现象,则应调正发光二极管位置。一手持调节盖,一手左旋灯座,可旋松光源调节盖(见图1-3),前后适当移动灯头,见视场亮度最大且比较均匀后旋紧光源调节盖并锁紧灯头。请操作者注意视场亮度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光敏电阻接受能量的强弱,直接影响仪器灵敏度。当反射镜镜面面积缩小时,就会出现仪器示值不稳定甚至不显示,故光源位置的调整是仪器使用中的重要环节,要求视场越亮越好。如发现灯头仍松动,则表示与光电头相联的制紧螺母已松开,此时应将整个锁紧灯头拧紧,而后再松开调节盖重新调整灯头位置并固紧。(注意:测量中必须固紧灯头)。
4、对无经验的计量人员,视场亮度的调整也可借助于功能键进行。先将开关关掉,并按住面板上的功能键,再开电源开关即进入“光管功能”调整监视功能,数字表将显示表示光管相对“光学光能”的0——1024的数值,同时各指示灯以“流水式”循环亮暗作本特殊状态指示。此时重复上面方法,前后左右调整灯头位置和旋转灯头360°中至数显值最大时为(光能最强的)最佳位置后锁紧固定。按经验一般仪器在大反射镜(反射镜镜面直径大于光管通光口径)上调整时的“光学光能”数值应在500以上。
5、实际检测中应首先调整光管位置使物镜射出来的光束初瞄被测件的反射镜面上,进而调整被测件上的反射镜反回去的光对准自准直光管的物镜。最后通过目镜观察使十字象调至刻度分划板十字线的中间处并大致重合时,电箱即有数值显示。并请操作者注意在每次精密测试前必须考虑反射镜面与光轴垂直,否则有可能产生较大测量误差。最简单的调整方法是:当调整完十字反射像与刻度分划板像重合后,水平方向左右稍转动反射镜(或光管部分),如果十字反射像的水平线沿读数分划板水平线移动,则表示反射镜镜面与光轴垂直,反之不垂直。其后简便的方法是松开光管顶紧螺钉左右微转镜筒,使上下已偏位的十字反射像水平线与读数分划板水平线相重合,然后重复水平方向左右转动反射镜,直至两水平线重合移动位置,并锁紧镜筒,当再调整两个像重合后,仪器即可进入正式工作。当数显表出现“----”时,则表示反射像已移出工作范围或无反射像而停止工作。
6、按功能键,具有一般测量、平均值测量、测试(+)、测试(0)、测试(-)共五个功能。其中绿灯亮表示一般正常测量按功能键,具有一般测量、平均值测量、测试(+)、测试(0)、测试(-)共五个功能。其中绿灯亮表示一般正常测量值,接着按功能键,测量绿灯自动闪烁,表示平均测量值(3秒内8次采样去掉最大和最小值后的平均测量 值)。三个测试功能(红灯亮)表示内信号的工作稳定性和左右对称情况。一般出厂时内信号已调至正、负对称、零位基本是零,如有一定偏差也不影响测量状态。
7、调零旋钮,在某些测量工作状态时,为便于使用者读数、计算、调整等方便,在零位附近可以微调至零。平时使用者可将旋钮调至中间为合适。一般调节旋钮在(0)测试键工作时读数为零的旋钮位置是表的真实零位。
8、为了保证仪器工作的可靠性,在仪器正式使用前,先将 仪器预热半小时,然后即可进行正式测量。对于不稳定的电 源系统,在仪器输入电源前应加一交流稳压器供电为妥。
9、99Ⅱ型数显自准直仪因物镜焦距较短,故当工作距离〉200mm时视场将会相应减小。。
10、图一为仪器检测水平方向直线性和水平角的示意图,对于垂直方向上的直线性和角值的测量可按图1安装位置,光管旋转90°即可。
11、如有需要将光管从基座拉出时,只要松开顶紧螺钉(图1-7)即可。